1149李成梁的决断-《隆万盛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他想来,预先报备,御史再弹劾,朝廷自然不会采纳。

    「唉朝廷不会同意的。」

    李成梁叹气说道,「朝廷怎么可能同意我们的计划,真要实施,那必然会下令坚壁清野,把边境百姓内迁,减少损失。

    可如此,计划也就暴露了,那莽应龙还会上当吗?」

    李成梁的想法自然是对的,虽然为官者其实对于百姓多不以为然,但是在战事面前,他们还是会虚假的表达自己对战火涂炭下黎民百姓的关心。

    真要按过去,大军打算请君入瓮,围而歼之,朝廷绝对会要求他们把百姓后撤,避免生灵涂炭。

    借此彰显朝廷对百姓的关怀,说不得还会下拨些赈灾钱粮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东西最后能不能到百姓手里,能有多少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但朝廷肯定是要这么做的。

    李成梁曾经一心从文,想要考个进士功名,自然对文官那一套虚伪的作风了解很深。

    「既然如此,那可不采纳罗御史的对策,直接出兵孟养,正面击溃缅军,打败莽应龙?」

    李如松知道此策行不通,于是马上提议道。

    「那罗汝芳的计策若是在平时倒还好说,可你没听到他说的,千崖、陇川等地土司不稳,谁知道他们这些人有没有和缅甸莽应龙暗中勾接。

    若真有勾接,出兵孟养就等于把粮道双手送到莽应龙手里。

    大军没有后勤辎重补给,你认为我们这趟出去还有机会回来吗?」

    李成梁现在的境地,当真是进退两难。

    打出去风险最大,不过那还是在战场上。

    可要退下来,风险貌似更大,因为朝廷很可能不给他施展的机会,就以无能渎职,丧师失地的理由处置他。

    「唉,当初在京城的时候,完全不知道云南这边的事儿如此复杂,否则我当初就不会应下此事。

    我宁愿留在京城做个无权无势的兵将头子,也好过现在这样提心吊胆的生活。」

    李成梁现在真的有点后悔。

    在辽东,他说了算,根本就没现在这么多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可当初魏阁老和他说清楚缅甸之事儿后,他按照以往在辽东时候的思维,自然是根本没把南面这边的战事当回事儿。

    可惜,到了西南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地形复杂程度超过了他的想象,也和都督府军册上记载大有不同。

    这几天了解了缅甸这边战事特点,虽然自信可以指挥明军击败对手,但要想赢得漂亮,还不能有丝毫纰漏,可就有些麻烦了。

    最主要还是那些土司,他们的态度难以捉摸。

    以暴制暴,其实是最好的

    对策。

    对于摸不准脉络的土司,直接当成缅军女干细一并办了是最好的办法,可是朝廷那边却不好交代。

    掣肘太多了。

    「父亲,要不把咱们的对策修书一封送到京城,交到魏阁老手中。」

    李如松忽然提议道,他还记得当初父亲忽然回家告诉他可能要去西南打仗的时候,还一脸兴奋之色,说他们老李家被魏阁老看中了。

    好吧,那时候他们都把事儿想的简单了,才会如此以为。

    不过,在李如松心里还是留下了印象,那就是父亲说的,魏阁老很器重他。

    魏广德,是朝中年轻的权贵,但是实力也非同小可。

    李如松在京城呆了不短的时间,自然对他的过往知之甚详。

    「爹,你想啊,魏阁老器重你,只要咱们把计划告诉魏阁老,他能够认同爹爹你的计划,就算朝中有人拿此事攻讦父亲,朝中自然有魏阁老帮忙说话,照应一二。

    说白了,咱们也不是一味防守,只要挺过那段时间,待时机成熟就可以出兵包围缅军,活捉莽应龙。

    其实爹爹担心的,不过就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突发变故,朝廷降罪下来。

    可只要朝中有人为爹爹说话,争取时间,则大事可成。」

    李如松把自己想法和盘托出,边说边觉得自己貌似很对,说话的语气不由的也洪亮起来。

    「魏阁老?」

    听了儿子的提议,李成梁沉默片刻,又迟疑道:"你说把此事告诉魏阁老,他会听为父的吗?"

    「爹爹只要把现今遭遇的困境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,京中素来盛传魏阁老懂兵事,通晓韬略,应该明白父亲的苦衷。

    只要他能在朝廷上为父亲说话,转圜一二,应该就成了。」

    李如松继续游说道,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。

    魏广德可是军户出身,自然对他们这些人有天然的好感,至少不会如同那些文官那般轻视他们。

    「可是,这事儿毕竟涉及兵事,是不是应该找兵部谭尚书?」

    在京中找强援,李如松的想法倒是提醒了李成梁。

    只不过,到底该着魏广德还是谭纶,甚至是京城其他的勋贵,李成梁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。

    武将,大多都是投靠京城的勋贵。

    别看现在朝中文官得势,但是只有勋贵之家才算得上是百年豪门,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