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七章 准备对线-《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年前张子凡还是在门诊楼7楼,喝着碧螺春看李景旺、马继红扫雪。

    如今春暖花开,张大院长的办公室,已经水涨船高到了9楼。

    不过,短期内这已经是极限了。

    因为设备、资金、人才这三家马车,如今再一次出现了极大不平衡。

    人才储备又双叒叕滞后了!

   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
    二十年前,关于二十一世纪,就有两句经典的名言。

    第一句是清华施一公老先生说的,“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”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句话坑惨了整整一代人,尤其是寒窗苦读,希望能够改变家境的那些尖子生们。

    现实的巨棒将他们毫不留情地钉在了专业的处刑柱上。

    虽然从更加宏伟的尺度上来说,施一公老先生说的可能是对的。

    2030年,2050年,2070年,2090年,那也是二十一世纪嘛。

    生物终将崛起,金融和计算机终将被扫进历史的腊鸡堆,这也是有可能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二十一世纪头一茬苦命人的青春可就一去不复返了。

    而另外一句话,“二十一世纪,最宝贵的是人才”,则经受住了时代的考研。

    最近20年,人体成本直线飙升,远远超过了设备成本。

    张子凡不想搞那种依靠“老专家”的名头恰烂钱的民营医院,因此他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更加紧俏。

    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张子凡与那些xx堂、xx名医馆倒是没有什么人才引进冲突。

    但和公立三级医院,甚至是附一、附二这样的医院,是有人才引进冲突的。

    大家所需要的,都是优秀的、有潜力的应届毕业生、骨干医生,乃至学科带头人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浩然医院虽然待遇不错,但大家选择单位的时候,肯定是更倾向于带编的公家单位。

    这都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张子凡自己如果没有系统,也是愿意呆在体制里面安安稳稳当一名小大夫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,在s市,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等医学人才,绝大部分都是s大医学院、s师大医学院、江南医科学院这几家。

    而这些医学院又各自有各自的附属医院。

    最优质的人才肯定是自留了,只有杂鱼才会放出来……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