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赋诗劝学-《天圣令(叁)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刘娥微笑,她可以预见到郭熙看到这样的诗篇,会说什么样的话。这样的大白话大俗话,恐怕会令皇后娘娘在嗔目结舌之余,言不由衷地说上一番自承愚昧不能解圣意高远的雅话。

    官话套话雅话,且让朝堂上夫子们说去罢,独有天子,才敢说这大白话大俗话,也是大实在话。昔年汉高祖刘邦下“求贤诏”:“今吾以天之灵,与贤士大夫定有天下,以为一家,欲其长久,世世奉宗庙亡绝也。贤人己与我共平之矣,而不与吾共安利之,可乎?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,吾能尊显之。”准南王作招隐诗“王孙兮归来,山中兮不可以久留!”唐太宗说:“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。”

    这其中种种,皆是一理。当今天子今日这首“劝学篇”,便是将天下人心中所有种种所欲,一网打尽地端上来,叫天下人都入了这彀中,除此也无处可去了。

    新政已经推行一年多了,果然大见成效。赵恒心中满意,便有心将科举再行扩大,朝中裁减那些陈年的荫封官,便为的是让出位置来,让天下的有才之士通过科场比试取而代之。中原百年战乱,因此重武轻文,国家百废待兴,自然是诱使更多的人来投入科举之中。也只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摆在眼前,天下人才会投入此彀中。

    转眼间,赵恒登基已经有五个年头了。这五年来,蜀中的动乱早已经平定,辽国数次小规模地侵扰边境,也都被打退,四海升平之余,赵恒下旨各地开渠治河,免赋税开荒田,收集各地农桑秘方由户部颁行天下。此时秋收已过,各地均传来佳音,今年稻粟桑麻茶豆等都获得了远胜以往的大丰收。更又喜今年开科取士,取中的王曾李迪等人,文章才华,又远胜前几年的举子。因此赵恒也甚是高兴,接受了百官建议,下旨今年的重阳节,与文武众臣,皇室宗亲,在琼林苑举行盛宴,普天同庆,与民同乐。

    整个大宴,内宫之中便是由皇后郭氏主持。郭熙自一个月起,便早早地开始准备了,安排歌舞酒宴、杂耍百戏、所有的服制、庆贺礼仪等等,固然令得她忙得晕头转向。可是在她的心里,这一个重阳节,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。

    虽然赵恒通过水阁品茗,通过吕蒙正对群臣暗示不急着立太子的心思,但是郭熙却不是这么想的,尤其是在听到玉宸殿的杨媛已经怀孕的消息时,她更是兴起了强烈的危机意识。这种危机甚至胜过了她对刘娥的嫉妒之意。

    对于她如今来说,杨媛是一种更危险的存在,毕竟她自信至今为止,与刘娥并没有发生矛盾,哪怕在封妃这件事上,她也是积极赞成的态度。封妃不成,要怪只能怪朝臣反对,只能怪她自己出身太低,低气不足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杨媛却不一样。这时候她不得不后悔自己当时毕竟还年轻,做事还不够妥贴,将杨媛安置到玉锦轩这样的行为,只要对方有心打听,就能推测出背后的目地,就足以让她视自己为敌。且杨媛背后还有太后为助力,而且还得宠,而她的行事比刘娥嚣张得多。这些年来,总是杨媛在屡屡挑战她这个皇后的权威,很明显,她想透了当年的事,而且记恨着。

    的确,在宫中人看来,刘娥每有封赏升迁,随即杨媛就会跟着封赏升迁,刘娥成了修仪,杨媛就成了婕妤。但刘娥年纪偏大,虽然如今得宠,但毕竟不如杨媛年轻。如今杨媛更怀了身孕,她若生下皇子,盖过刘娥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郭熙想,或许这不是件坏事,当杨氏有了孩子,若用孩子勾住官家的心,自然会有更大的野心。刘氏没有孩子,要是连官家都不常去了,她能不着急。两人相争,她这个皇后,才是坐山观虎斗。

    皇次子玄佑自去年开蒙读书以来,郭熙每天都要过问儿子的功课,这一年下来,却是不得不遗憾地发现,玄佑天资平庸。任凭名师辅佐,任凭郭熙如何严厉督导,不但没有多少进步,反而犯下个胆小的毛病来。现在年岁尚小倒也罢了,再过得几年,若是杨氏、刘氏这等宠妃再生下几个聪明伶俐的皇子来,到时候赵恒疼爱幼子,未必不起争储之事。倒不如乘着现在玄佑现在是无可争议的皇帝独子身份,明正言顺地先将他立为太子,大位早定,方可放心。

    因此这一次的重阳盛宴,不但是君臣同庆的日子,对于郭熙来说,更是重要。她早已经授意令人拟了几个宴会上必用到的应景之题,做了几首文笔浅近又含意清新深远的诗赋,叫玄佑这几天日夜背熟,到时候在宴会儿当庭赋诗,必在赢得举座的赞叹拥戴。到时候朝中众臣推波助澜,若在重阳宴上,能得赵恒一句金口,立玄佑为皇太子,则一切大事定矣!

    但是对于赵恒来说,杨媛怀孕,他固然欣喜,但是对于感情上,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精力了。

    那些小姑娘,的确可人,但也仅仅是可人罢了。他已经不是十五岁的轻狂少年,用所有的热情去追逐一段感情。刘娥遇上他的时候,是他一生最风花雪月的时光,而这种爱又被阻挡,让他感觉到了痛苦与渴望。他在这场感情中历经的酸甜苦辣太多,以至于他的心完全没有余地再去与其他女人再经历一场感情投入。当他成为皇帝的时候,也没有可能和任何女人会产生与刘娥同等的感情烈度了。

    年过三十,他的时间精力更多地在朝政上,他要面对内政外交、武备边战、粮食税收、派系之争……偶而从朝政中逃出一点空间的时候,他也只是想在熟悉的怀抱中松口气,聊聊天。

    他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再去投入跟另一个女人的了解、沟通,乃至建立感情。若说是一刹那的动心,自然是有过的。就像看到花盛开、闻到酒芬芳、听到琴瑟声,那一刻的心是愉悦的。但这种感觉是经常会被打断的,次日一上朝议政,完事以后,就想到刘娥身边休息,昨天那个人是谁?他已经想不起来了。他能给的就是一些赏赐和夸奖。

    或者说,他本能地在切断更深一层的联系,自从他对潘妃的付出和忍让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回馈以后,他对感情的付出都很谨慎和吝啬,他的感情经不起再一次的被辜负。

    只有在刘娥的身边,他可以是全然的放心和安全。他爱她,她也爱他,这样就够了。

    太后的“抱子得子”以及“以子抗子”说法,赵恒听到了,刘娥也听到了。从本心来说,她并不这么功利,有赵恒在,她有完全的自信,他不会变心,他会替她遮风挡雨,所以不管是抱子得子,还是以子抗子,她并不是这么急切。而且这么多年过去,赵恒虽然瞒着她,但她也早有感觉,她可能很难有孩子了。

    但她却也是希望赵恒有更多的孩子,他曾经为那些早逝的孩子午夜梦回而偷泣,他也为她失去的孩子一生心伤,他也为皇后对玄佑的控制过强而着急,但他却无可奈何。孩子是皇后所出,做母亲的以她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,他不能过于强势伤了她,也没办法真的不让她去管教。

    他是个温和柔软的好丈夫,好父亲,他不应该只余遗憾。

    杨媛怀孕,她有心酸,但更多的是欣慰。杨媛当年受过许多的苦,但却没有变坏,依旧愿意努力。她自然是知道,杨媛与她往来,是有攀附之心,但她却不会因此而拒绝她的到来。她愿意付出善意,她也愿意还之以善意。

    如果他要变心,她挡不住。但她不会“未雨绸缪”地去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。

    但是杨媛却不能不想方设法,去向刘娥有所表示。或许刘娥并没有猜忌于她,但她却不能不多想。刚进府时郭熙对她的作法,其实让她在此后的宫庭生涯中,更加小心戒备,这让她活得更谨慎,但也让她活得更长。

    “姐姐,我有些害怕。”杨媛说。

    刘娥一怔:“你怕什么?”

    杨媛沉默良久,才说:“那日咱们曾经在御苑看到戴贵人私自烧纸,我只道姐姐会对此事感光趣,但姐姐只叫人将这件事掩过了,不肯打听。想来姐姐也是猜到了什么吧?”

    刘娥一怔,看着杨媛,事实上那日她们看到之后,她的确有好奇之心,但看到杨媛神情却是有些急欲想向她说什么,她就猜到了些,因此反而不但不追问,连事后都不去打听,看来今日杨媛忍不住要说出来了。

    她却没有回答,只道:“我只是听说戴贵人曾生过三皇子,不幸夭折。那日当是她思念孩儿,想来是人家的伤心事。”

    杨媛忍不住冷笑一声,见室中只有如芝如兰随侍,当下就道:“姐姐有所不知,当日皇后怀大郎时,官家房内并无姬妾,太后恐人说她好嫉,因此才指我入府。谁知道她……”说到这里,又把到嘴的话咽下了,改口道:“谁知道我也无福,竟住进了章怀皇后昔年住过的玉锦轩,因此数年不得见官家……”

    章怀皇后便是指前头的王妃潘氏。杨媛说到这里,虽转了话风,但其中内情,两人自然是彼此明白,刘娥闻言,只点了点头,并不说话。

    杨媛顿了顿,又道:“因着大郎自小体弱多病,太医都说是皇后胎里养得不好,用心太过,”她说到“用心太过”四字,又顿了顿,才道:“及至皇后怀了二郎的时候,皇后抬举戴氏服侍,所以戴氏的三郎出生,只比二郎小了数月。本来也是无事,但戴氏的三郎健壮,远胜皇后所出的二郎、四郎。及至官家入了东宫,大郎夭折,东宫就有流言说,是三郎与大郎、二郎、四郎相克——”

    刘娥眉头一挑:“是何人说出这样的话来?”

    杨媛冷笑一声:“王府东宫,俱是一人独大,换了旁人,怎么能让这些流言飞扬而不被追究。”

    刘娥看着杨媛,心中惊涛骇浪,忽然就想起皇帝曾经生过四子,如何只活下来一子。只是当时幼儿夭折过高,便是皇家,也难避免。所以之前她虽知此事,但毕竟不欲生事,因此也不去打听。但如今听到,其中竟有内情,她本能地选择不愿去相信,杨媛所指,实是太过可怕。

    她定下心神,暗想此事关系重大,岂可轻易听信人言,杨媛对皇后有怨,万事往坏处想,也是有的,却不知后来如何。当下就缓缓问道:“后来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杨媛轻叹一声:“皇后体寒,长年用药,因此四郎生来就体弱。后来一病不起,那日上午先是四皇子在凌晨时去了,这孩子原本先天体弱,所有人都知道养不长。可真要没了,也是吓人一跳。皇后那时候还是太子妃,先是叫了太医,太医说无力回天,于是又叫人给换衣准备后事。一上午所有的人都聚在太子妃院中帮助与劝慰,我也在,戴氏也在……”

    刘娥不由问:“后来呢?”

    杨媛道:“那天只有服侍二郎和三郎的人不在,太子妃虽然伤心,却嘱咐说不要惊动孩子。不过当时太子妃的乳母涂嬷嬷也不在,说是去照顾二郎了。然后到了下午的时候,三郎的乳娘就跑来说三郎不见了,于是太子妃赶紧派人去找孩子,并叫涂嬷嬷把二郎抱到她的房间里去。可不想她们找到三郎的时候,却是他已经掉进水池里了!”

    刘娥只知那三个孩子夭折,具体经过,却是不知。头一个孩子夭折的时候,赵恒也曾经跟她哭过,但后来两个孩子发生事情的时候,赵恒已入东宫,她轻易见不着他,因此竟不知其中经过,当下不禁问:“可是已经……”

    杨媛却摇头道:“而且当时找到的时候,他还是有气的。戴氏整个人都懵了,站在那里跟傻子似地回不了神,好像完全失魂落魄,旁人瞧着,反而是太子妃显得比她更着急,不停地叫御医来。直至御医诊断三郎断气的时候,她表现得甚至比四郎没救时还更伤心,近乎疯狂,不断地责骂御医,责骂乳娘,责骂涂嬷嬷,甚至还责怪自己不应该伤心过度忘记注意孩子。官家看到她这样,都觉得她自责过甚,不但不责怪她,反而安慰她开解她,反倒因此忽视了真正伤心到无法面对的戴氏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